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贪官恨透了他:上任仅四年遭遇27次暗杀!

    信息发布者:XIANZIJVQING
    2017-04-24 18:35:30   转载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

    有个不世出的顶尖高手,

    人称威震河朔王维扬,

    江湖谓之:

    宁遇阎王,莫遇老王。

    而他,就是当代的老王……


    “文革”时,他是下放延安的知青,

    改革时,他是摇旗呐喊的热血青年,

    他多次在中国危难关头现身,

    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被称为救火队长,

    他妙语连珠,人格魅力无限,

    让李光耀敬佩,让美国人崇拜,

    被称为“京城名嘴”。

    他让全中国的贪官们闻风丧胆,

    无数苍蝇、老虎都因他落马,

    他一旦无缘无故消失,就必有大事要发生,

    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

    也是中国反腐最“铁腕人物”,

    他的经历是一代共和国同龄人的样本,

    他走的路,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


    他,就是王岐山



    1948年7月,王岐山出生于山西天镇,

    母亲是机关大院居委会主任,

    父亲曾是国民党上尉。

    他2岁时,因父亲在国民党的经历,

    王家被抄家,生活质量急转直下。

    父亲因此受到惊吓,从此谨言慎行。

    8岁时,他转学到北京三十五中,

    不久后,轰轰烈烈的文革爆发,

    父亲的陈年旧事再次被翻出,

    父亲每天挨批斗,还要打扫单位厕所。

    他也因上山下乡运动被送到延安冯庄公社。



    原本只会拿笔杆的少年,

    不得不在田地里学习起干农活。

    要在地里边施肥边播种。

    肥料是牛粪、驴粪、羊粪,

    每天都要赶驴从村里往山上运粪,

    干粪每袋四五十斤,有点水分就六七十斤,

    山路崎岖,一脚踩不稳就会滑到沟底,

    播完种要浇地,为不影响村民白天用水,

    他到大晚上才能扛上铁锹把水引入田里。

    累倒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挨饿,

    村里很穷粮食少,山都是光溜溜的,

    当时挨饿的感觉他至今都还记得,

    一想起甚至都想哭。


    这段荒唐艰苦的岁月,

    让他尝尽辛酸苦楚,

    却也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后排右一:王岐山


    他是知青中最好学的一个,

    一周劳动6天,学习1天,

    学习那天其他知青都打牌,

    只有他拿石板做桌子,

    认真学其他人认为屁用都没有的数学。

    当时,他已显露出当领导的魄力,

    有知青不服管,公社都会找他去劝,

    连老红军、公安干部都服他。 


    1971年,陕西博物馆开门,

    博物馆到延安招10位年轻讲解员,

    口才上佳的他一去面试就被录用了。

    讲解员的生涯锻炼了他的口才,

    也让他接触了形形色色,不同阶层的人物,

    他接待过中央领导李先念,

    完全不带稿子,却讲解得有声有色,

    当讲解员的同时,他还报考了西北大学。

    最终成功被西北大学历史系录取。


    西北大学1973级历史系历史专业学生毕业留念,后排右六为王岐山


    他没有背景,没有地位,

    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讲解员、学生,

    但却有本事让所有人都服气佩服,

    无论哪个阶层他都能和他们相谈甚欢。


     1976年,大学毕业后的他,

    继续留在博物馆工作。

    1979年,31岁的他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的一名实习研究员。

    当时科学院条件差,连做研究的桌子都没有,

    许多研究员都另谋高就,只有他毫不抱怨,

    沉下心,踏踏实实地坐着学术研究的冷板凳。

    他参与修订了《辛亥武昌起义人物传》,

    和《民国人物传》的编纂。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

    他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研究员。

    可他的才华横溢,

    注定让他走上了一条传奇的道路。



    那个时代的青年都普遍关心国家命运,

    时常讨论国家大事和社会变革。

    他也不例外,关心国家前途,

    常和朋友们谈论经济学方面的问题。

    他和另外3个朋友一致预测,

    1980年中国经济将要出现衰退,

    于是4人向中央联名提交了经济研究报告,

    受到了当时中央的极大重视和接见,

    史称“老青对话”,

    而他也得了“改革四君子”的称号。


    在经济上见解独到的他,受到中央赏识,

    1982年他被调入,

    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

    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

    他成为了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发展研究所得所长,正局级研究员。


    左一:王岐山


    虽当了官,可他生活仍朴素到近乎苛刻,

    当时他已是局级干部,有相应的医疗待遇,

    一次他去北京医院的干部门诊就诊,

    护士没看出他有任何局级干部的派头,

    毫不客气地说“你是干嘛的?快出去!”


    他虽没有做官的派头,

    但却极有为官的个性。


    1984年,他在河南出差到某县考察,

    县委接待他,一个干部为讨好他,

    就跪在地上头顶酒杯请他喝,

    说按规矩,他不喝这酒,自己就不起来。

    没想到他当即就说:

    “我不喝,你愿意跪就跪着吧。”

    说罢,他继续跟其他人谈工作,

    最后这干部只好灰溜溜地起来了。


    在官场坦诚朴实被讥为天真,

    不通人情世故被视为真幼稚,

    而他坚持自我,是个绝对的异类。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