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古浪县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纪实

    信息发布者:XIANZIJVQING
    2017-04-15 08:41:40   转载

    100多万亩旱作马铃薯喜获丰收,4万多亩优质梨、3万多亩枸杞和2万多亩红枣渐次成熟,香飘十里……秋季的古浪大地,沃野千里,满目生机。近年来,古浪县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的营销模式,坚持把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促农增收的根本途径,用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思维谋划农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培植延伸农业产业链,基本形成了以黄灌区乡镇为重点区域的生猪养殖基地;以井河灌区乡镇和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为重点区域的肉牛、肉羊、獭兔养殖基地和精细果蔬生产基地;以南部山区为重点区域的旱作农业、优质牧草种植基地。

      一

      古浪县永丰滩乡三墩村佳兴养殖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养殖棚内安装了专业的紫外线消毒灯,棚内棚外干净整洁,牲畜膘肥体壮。

      佳兴养殖场负责人冯义祥告诉记者,养殖场现有100栋养殖暖棚,其中65栋养羊,35栋养猪。2011年,做建材生意的冯义祥,发现发展设施农牧业是致富的好途径,于是他动员村里10户养殖大户建立了佳兴养殖场,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12年,合作社出栏羔羊1000多只、生猪700多头,年收入达到60多万元。2013年,全村打破村组界限,在闲置河滩地规划建设千亩循环农业示范园,计划通过3年时间,建成集住宅区、管理区、养殖区、种植区、加工区、供水区、交易区等为一体的高标准循环农业示范园。近年来,古浪县认真推进落实省上促农增收“六大行动”,依托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大力发展设施养殖业,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形成了以黄灌区为中心的50万头瘦肉型猪养殖基地,以沿沙区赫然东部山区为主的百万只肉羊基地,以井河灌区和南部山区为主的5万头肉牛基地,以金色大道沿线为主的千万只獭兔养殖基地。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暖棚9.67万亩580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28个,规模养殖户达2.65万户。2013年全县实现畜牧业增加值4.6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43.98%,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收入达1432.7元,占到36.4%,涌现出“土门羔羊”、“亥丰猪”、“沙漠土鸡”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的品牌。

      二

      古浪县华伟蔬菜保鲜有限责任公司当家人胡万年是土生土长的古浪农家子弟,10多年来,他通过率先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带头引进试种蔬菜新品种,先后成立古浪县绿鑫蔬菜专业合作社、华伟蔬菜保鲜有限责任公司、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感恩新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周边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在古浪,像华伟蔬菜保鲜有限责任公司一样上规模的蔬菜专业合作社有裕康、华伟、高峡平湖等18家。这些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科技支撑的原则,坚持品牌战略,积极拓展空间,产品远销北京、新疆、东南沿海地区,年销售能力达到了10万吨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该县蔬菜产量达到42.3万吨,总产值达到4.63亿元,是全国的”西菜东调“基地之一。

      三

      秋日的古浪大地,绿野藏金,林木葱茏。古浪县围绕“四五四”发展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该县按照集中优势、抓点示范、打造精品、辐射全面、推动工作的原则,集中资金、集中技术力量,采取责任到人、核定指标、技术承包、挂牌监督、绩效挂钩的方式,落实500亩以上示范点45个,提升改造千亩示范点10个,为全县发展特色林果树立了示范样板。按照“一带三”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选聘科技助理员和农民技术员加强技术服务力量。同时,严格落实“定示范点、包任务落实、包造林质量、包技术服务、包成果效益”的技术承包责任制,要求技术人员从地块落实、整地开沟、栽植覆膜、定干修剪、抚育管理等过程全程跟踪服务,现场指导,确保了特色林果建设质量和成效。今年上半年,该县在川区12个乡镇共发展特色林果8.12万亩。

      四

      古浪南部山区,尽是荒山秃岭;沿沙地带又多荒漠化土壤。干旱之患,成了古浪山区、沿沙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古浪县革新旱作传统农业思想观念,正视“旱”字,念活“旱”经,集合新型旱作农业各方经验,开辟了新型旱作农业新天地。

      起垄覆膜、秋覆膜,专家现场培训、手把手指导。如今,古浪双垄沟播玉米和旱作马铃薯种植技术日渐趋于成熟。该县旱作农业是借鉴我省东部地区双垄沟播技术,立足本地实际,在多年试验示范基础上归纳总结后的一项成熟旱作栽培技术,旱作农业面积每年稳定在25万亩以上。据该县农牧局负责人介绍,旱作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的实施,为雨养旱作农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破解了长期以来干旱山区农作物因旱欠种、减产、绝收的难题,有效增加了旱作农业可控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旱作农业抗旱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旱作区马铃薯的生产水平,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种植业收入,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向规模化、效益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武威日报责任编辑:宋丹(实习)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